在举国同庆的新春佳节,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一级响应。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退役军人的心。“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若有战、召必回”,一封封请战书纷纷提请上来,一份份物资陆续送到一线、一批批志愿者纷纷深入基层.....重大疫情面前,广大退役军人重披战甲,奋勇战役,吹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军的号角,深刻诠释着退役军人“卸甲”后永不褪色的大爱、责任和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1月26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迅速发布告全市(县)退役军人《倡议书》《告知书》《征集令》,号召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21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07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5357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及各辖区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发扬“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奉献精神,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去,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机构、新担当、新作为,彰显退役军人本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坚持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日排查、日登记、日报告制度,迅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市20个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响应,层层传递落实。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纷纷展开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工作。
市局12名骨干力量组成3个工作组和1个帮扶志愿服务队,深入到顺德新街、牛市新街、北羊市街社区和花园北小区,上一线、站排头。当得知医治患者需要供血时,市局三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平乡、宁晋、隆尧、巨鹿、威县等20个县市区工作人员和退役军人主动请战,沉入一线,全市28564名退役军人投入疫情防控阻击一线,叫响“疫情当前,党员靠前;疫情为重,军人冲锋”的号角,他们不分昼夜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入户排查、填表登记、分发物资、消毒消杀.....,只要疫情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这是我多年的心愿”
2月2日凌晨2点,和“战友”交接完手头上的工作,邢台市柏乡县乡镇干部魏来在县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外写下了“入党申请书”。魏来是柏乡县南瀑水村人,2006年退役后被安置在王家庄乡政府工作。面对疫情,他主动请战,成为进入县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外的第一批乡镇联络员。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乡镇送来疑似患者后,安抚患者的情绪,和医生进行交接,再由专门的医生把患者送到隔离病房内。从进入医院的那天起,魏来和其他四名一起到岗的“战友”就一直吃住在这里。因为房间紧张,一间库房就就成了他们五人的栖息之地。“一天24小时都是待命状态,随时都可能出现应对情况。”魏来说,“虽然苦点累点,但所有人都没有一句怨言。
家人虽然有些担心,但都尊重他的选择,支持他的工作。“现在最辛苦是我的妻子,她怀着孕,还要照顾好奶奶、爸妈和6岁的儿子。”说到这些,手机视频屏幕里的魏来红了眼眶,“每次和儿子视频通话时,儿子都会问我去哪了,为什么不陪他过年啊,什么时候回家陪他玩。”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多年的心愿,这时候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就是想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参加这场战斗,践行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在防控疫情斗争中接受考验!”魏来坚定地说。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不分昼夜奋战在防控一线,严控返乡人员、村口设卡劝返、挨家挨户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了党员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在防控一线要求入党的,也不止魏来一个。
“一个退伍老兵的家国情怀”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党员,这是我的一点心意”2月7日下午,年近七旬的巨鹿县瓜刘庄村退役军人张庆文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陪同下,向巨鹿县委组织部交纳了1万元特殊党费。老人三年前就患有慢阻肺病,常年吃药。即使这样,面对防疫阻击战,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在工厂门岗工作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不管在部队,还是退伍后在村大队,我都从不落人后。现在疫情面前,我要冲在一线……”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和年龄,村党支部屡次婉拒了他的申请。多次被拒,张庆文并不气馁,不仅支持两个儿子参加村志愿者队伍,而且决心把自己1万元积蓄主动交给党组织,作为疫情防控的党费。
“我是一名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在部队当兵11年,在全国人民都在抗击疫情的时刻,我也要尽我的能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你们一定要代替我把这份款捐好、捐到位,等看到捐款手续了,我也就放心了”。2月8日,91岁的逯云朝老人委托子女向平乡县红十字会捐赠现金2000元。逯云朝,男,1929年5月出生,平乡县寻召乡逯马鲁村人,1944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参军入伍,曾参加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等战争,先后荣获“解放奖章”“朱德奖章”等国家级战功荣誉。当疫情来临,这名退伍老兵再整行囊、闻令而动。
“我们是曾经扛过枪,上过战场打过仗的,这个时候怎么能认怂”。2月6日上午,在巨鹿县红十字会,巨鹿县退伍参战老兵赵文起、闫须配带着战友们的嘱托,把71名战友筹集的12300元钱捐赠给该县红十字会。疫情发生后,巨鹿参战老兵们就坐不住了,老兵赵文起一声号召,战友们纷纷响应,100元、200元、300元……一天时间就筹集了1万多元。“国家没有忘记我们退役军人,政策越来越好,待遇每年都在提高,现在疫情发生了,全国人民面临疫病风险,我们得站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疫一线的父子兵、夫妻档”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斗争中,许许多多父子、兄弟、夫妻向险而行、临危不惧。临城县东镇镇南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爱国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退役军人。疫情发生后,他们父子三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镇、村疫情防控工作,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二儿子刘晓鹏自疫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在东镇镇后留村“疫情隔离点”,虽然离家只有3公里,但从大年三十至今,一直没有回过一次家,被当地群众称为“疫情防控父子兵”。
邢台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副会长、保利国氏生态农业董事长李国军及爱人田红玲,看到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防控疫情物资严重短缺和《告全市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倡议书》后,李国军坐不住了,“我家三代都是退役军人,爷爷是老红军,叔父参加过越南反击战,从小听爷爷讲抗战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我从小立志为想爷爷一样参军保家卫国。我不能上一线抢救生命,但我可以为身边的防控提供后勤保障…”整个春节,他们夫妇四处奔波,到处筹集抗疫物资,调动所有人脉资源,寻找防疫物资。联系朋友,联系厂家,千方百计将筹集的22万余元防疫急需物品,悉数捐给抗疫一线的邢台县太子井乡、皇寺镇还有桥西区等地,用他的话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我人虽然退役了,但是我的心还没有,若有战,招必回,战必胜”
同样在宁晋县也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口齐上阵,奋战防疫第一线。丈夫李士利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坚守在高速路口检查站进行疫情和发热排查;妻子闫朝红深入老旧片区入户排查、登记信息、宣传防疫政策和知识;女儿是县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护士。大年三十,身为党员、退伍军人的宁晋县四院副院长李士利当即召开了家庭会统一了思想: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链子!初一早晨一家人吃过团圆饺子之后,纷纷奔赴一线。李士利所在的宁晋与青银高速高速路口排查点,每天要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严格的测温检查,24小时不间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责任”两个字。能够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守护人民健康安全,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白衣天使李茜不久前刚刚结婚,作为宁晋县医院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发生后,主动请缨到最重要的发热门诊担当护理工作,面对形形色色的发热病人,她沉着应对,精心护理,用自己的行动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病毒抗争。“面对疫情,有国才有家,我的家人都是好样的,我为他们自豪。”作为疫情防控排查队伍中一员的闫朝红这样说。丈夫、女儿都冲在防疫第一线,闫朝红在实际行动上也是不甘落后,除了尽职尽责完成每天的逐户排查、登记、上报数据外,还事无巨细地提醒住户应注意的事项、宣讲县里的防控政策,下班后又要马上回家,把八十多岁公婆的生活照顾得妥妥当当。工作,家庭,每一天也在忙碌中度过。
在这个特殊时期,诸如刘爱国、李国军、李士利等家庭一样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的,还有很多人,他们坚守岗位,为夺取战“疫”胜利,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他们这样数以亿计的平凡卫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一份终圆的请战梦”
2月12日,早晨6点半,一辆满载医疗设备老兵救援联盟卡车——“老兵车”,准时赶到中国红十字会赴武汉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组所在地——武汉市江汉区马场路288号。8点40分,驰援武汉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设备材料处的同志火速赶来,及时提设备80余件,1.5吨,可以装备10部救护车的车载医疗设备。
“一天两夜,总算完成任务。”此时,老兵救援联盟卡车司机退役军人杨玉丰师傅,松了一口气。“有了这次任务,才算圆了邢台老兵的请战梦。”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长李同修如此感慨。
早在1月30日,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接到一个退役军人交来的《请战书》“万众一心共渡难关,退役军人一马当先。我们万事俱备,只等一声令下,奔赴抗击疫情的前线。恳请批复。”表达请战心愿的这句话,来自邢台县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园《关于以实际行动支援湖北灾情的请示》。《请战书》说:“我们邢台县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园老兵救援队,于2020年1月26日分别向中国红十字会、幸福中国行零点行动组委会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前往一线参与救援行动。”负责人陈建说,我们老兵救援队共计准备了11台运输车辆,驾驶员均为经验丰富的退役军人,有的参加九八抗洪抢险,有的赴过汶川抗震救援,有的参与过北京奥运安保任务等,我们随时待命出征。
等待,等待,急切地在等待……等待武汉急需、等待领导下达老兵援驰武汉的命令。
2月10日晚上7点多,这一刻,终于等来了。邢台县军创园老兵救援队接到“幸福中国行•零点行动组委会”的函。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中国红十字会继续调运10台除颤仪、10台心电图仪、10台转运呼吸机、10台电动吸引机、30台消毒机、20箱防护物资,总体积约20立方米、总重量约2000公斤的严重短缺物资。组委会商情贵单位派出运输车辆,前往上海瑞金医院将这批医疗物资紧急转运到武汉市——中国红十字会赴武汉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组。”
10日夜里9点45分,“老兵车”连夜直奔上海。杨玉丰与一个年轻司机,两个人轮班倒,人歇车不停,日夜兼程14个小时,行程1100多公里,“老兵车”于2月11日上午11点50分到达上海瑞金医院。
“‘老兵车’到了!”“‘老兵车’到了!”等待哪里的上海瑞金医院医护人员,欢呼雀跃,他们一边招待老兵,一边把驰援武汉的救护设备装上车。
下午4点,老兵杨玉丰他们顾不上休息,满载着装满“救命”的物资,掉头直奔武汉。又经过了一个连轴转,12个小时行程800多公里,于12日早晨6点多,赶到了武汉武汉市江汉区马场路288号——中国红十字会赴武汉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组所在地。至此,邢台“老兵车”圆满完成这次驰援武汉的任务。
“永不褪色的军魂”
国难当头方显英雄本色,危急时刻足见军人作风。“若有防疫工作需要,我们退役军人一定冲在第一线!”2月3日,桥西区30名退役军人共同写下“请战书”,自愿投入抗疫一线的战斗中,并成立疫情应急处置小分队,先后分到辖区各个社区,负责巡逻、排查、进出小区人员登记、测体温等防疫工作。威县、隆尧等县工作人员和退役军人组建“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主动配合乡镇、村街党员干部,在各村路口设卡值班、入户排查疫情,“只要疫情不退,我们就不撤”。
一线民警宋兰夺,1月24号(农历除夕)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连续三天三夜几乎没有休息。27日突感脑部剧痛,被医院诊断为前庭神经炎及小脑梗死。虽躺在病床上,宋兰夺心里却依然惦记着疫情防控情况、惦记着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期间他用微信向单位领导转账1000元。“虽然我目前倒下,不能和战友们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但是作为拥有15年党龄的退役军人,我有义务、有责任和大家同呼吸共命运”。
退伍军人滑艳辉,2019年12月从甘肃某空军部队退役。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找到村委会,主动要求加入防控队伍,和村干部一起投身到疫情防控任务之中。滑艳辉表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防控,我不能缺席!况且我年轻,有的是精力和体力!沙河新城镇北掌村94岁老退役军人、老党员李合、褡裢办南汪村67岁退役军人、老党员刘上海、柴关乡森林防火中队的“两参”老兵主动请战,“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
平乡县油召乡史二町村65岁退伍老兵史正平,走街串巷为村内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一边消毒,还一边用“顺口溜”的方式宣传防控知识,“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要拜年、别乱跑,网络拜年实在好”“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心态防控好”“外来客要报告、避免疫情不知道”,喊出了疫情防控的最“强音”。
宁晋县北河庄镇东陈四村退伍军人李卫进、镇政府退役军人杨森,向镇政府捐献1000元和100个n95口罩。退役军人企业家河北今日宁康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法人张会强,捐献价值2.2万元的复方氨酚钠敏、消毒液、额温计、医用橡胶手套等医药器具用于区疫情防控。巨鹿县官亭村曹兴虎、樊村王虎出资20000元,为该县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巨鹿镇政府、官亭镇政府战斗在防控一线的“市场监管人”和路口执勤工作人员捐赠方便面200箱、矿泉水200箱。并主动加入官亭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同战友们一道为本村群众安全健康筑起抗“疫”长城....
军装不在,初心如昨,军魂永不褪色,抗击98洪水、03非典、汶川地震等战场上,他们是冲锋在前解放军战士,疫情面前,他们是“不穿军装的战士”,“若有战,召必至”,大家坚信,只要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截至2月12日,邢台市全市参与疫情防控的退役军人共计29080名,其中支援湖北抗疫一线退役军人医护人员2名、奋战在当地抗疫一线退役军人医护人员514名、奋战在联防联控抗疫一线退役军人28564名;退役军人积极捐款、捐物先后捐赠抗疫物资1694420件,捐赠物资合计2021340元;退役军人组建援助抗疫运输队伍车辆117辆,车队行程41910公里。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热情盈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有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大爱何惧风来急,待到雨过彩虹飞。战“疫”胜传捷报的那一天,退役军人的无私奉献,会像美丽的彩虹一样绚烂,它折射的崇高境界和情怀,人民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