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水务集团10名退役军人支援医废处置一线-亚博188网站

石家庄水务集团10名退役军人支援医废处置一线

发布时间: 2021-02-14 11:54    信息来源:石家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来到医废公司,我们就和这里的干部职工成了战友,只要能尽早结束这场战疫,我们无所畏惧!”从1月14日至30日,石家庄水务集团10名退役军人支援医废处置一线,搬运医疗废弃物和涉疫垃圾16000余桶,焚烧医疗废弃物垃圾200余吨,在厂区和重点部位消杀累计270余次……他们每天清晨都会做好防护,穿过消杀区域,来到生产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年轻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逆行抗疫冲锋  彰显军人本色

疫情发生后,石家庄市医疗废弃物和涉疫垃圾大量增长,水务集团党委吹响了支援医废公司的集结号,白东亮、胡琦、李天骄、李乐乐、赵航、陈连伟、郑学彬、陈云博、李高山、王松等10名退役军人组成了抗疫应急小分队,迅速投入医废处置一线,大家称他们为“十勇士”。

“十勇士”支援医废处置,会直接接触可能有新冠病毒的医疗废物垃圾,还要在元氏厂区接受封闭式管理至少一个月。他们中大部分人已成家,有的家里有两个孩子,有的孩子还不满一岁,但听到组织召唤,他们毫不犹豫。“当过兵,我们就迫切想做点什么。作为水务集团的一分子,组织需要我们,那就往上冲!” 陈连伟说出了“十勇士”的共同心声。

硬核出击奋战  坚守医废防线

来到元氏厂区的第一天,他们刚完成岗前安全培训和业务培训,就赶上一波医废处置的“高峰”。他们在老职工的指导下投入战斗,卸的第一车“料”就是涉疫垃圾。“那是我们第一次‘实战’,确实紧张,但穿上防护服就不一样了,有种披甲上阵的感觉。” 郑学彬说。这次卸料持续了8小时,“十勇士”穿着防护服,在闷热、呼吸困难、大量出汗、口罩勒得耳根子生疼的状态下,圆满完成了任务。

后来,“十勇士”被分到不同岗位。白东亮、李乐乐、王松、李天骄、胡琦、陈云博等6人在清运处,6小时一个班次,每班2、3个人,主要负责把转运车上的袋装医疗废弃物和涉疫垃圾放到转运桶里、推到泵站过泵,再推上车间电梯送到4楼焚烧。他们每天穿着防护服,戴着防穿刺手套,穿着防穿刺雨鞋,全身“装备”加起来十几斤重。工作时间里不停地卸车、搬桶、推桶,一天下来要推1000余桶,经常要忙到午夜12点以后。为保证效率,节省防护服,他们上班时间不喝水不上厕所。由于长时间穿着厚重的雨靴,脚底磨出了水泡,他们抹上药膏,加厚袜子,垫上棉布继续坚持。李乐乐酒精过敏,第一次穿防护服里面穿得薄,全身消毒时皮肤过敏严重,领导知道后劝他结束支援回家休息,他告诉领导“我的战友都在这儿,我决不当逃兵!”

李高山、陈连伟两人在生产处,负责把送到4楼的垃圾消杀后放到炉子里焚烧,并对楼层和空桶消杀。他们也是全身十几斤的防护,每个班次工作6小时,一天下来要焚烧垃圾10多吨。4楼的通风较差,运来的垃圾里包含隔离点的生活垃圾,混着消毒液的味道非常难闻,他们有时被熏得实在受不了,就趴到窗边透口气回来接着干。郑学彬、赵航两人在安全处,负责车间1楼和办公区域的消杀,也是6小时一个班。他们做好全身防护,推着消杀车来回奔波,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对楼道、电梯、冷库和工作路线地面洗消一次,同时还要对转运车、转运桶进行消杀。由于范围大,没有间歇时间,只能不停循环往返,他们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的优良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

党魂军魂合铸  凝聚红色力量

集团党委书记高庆洲专门来到元氏厂区慰问,对他们逆行冲锋、支援医废的行为表示肯定,并勉励他们要继续发扬军队的优良作风,坚决完成任务。医废公司领导班子经常和他们聊天谈心,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多方面给予关心关照。医废公司80%的干部职工都当过兵,这也让“十勇士”感觉特别亲切,用赵航的话说:“这都是我们的老领导、老班长,他们还保持着‘见红旗就扛,见任务就上’的精神,和他们在一起像是又回到了部队,每天过得都很充实。”白东亮是“十勇士”的班长,除了做好车间的工作,还要帮清运处办公室核对信息、上传数据,对这段并肩作战的日子,他由衷地说:“大家朝夕相处,我体会到兄弟们太不容易了,也让我们建立了非同一般的感情。”陈云博则诚恳地表示:“作为新晋水务人,我们在医废公司前辈们身上看到了坚守和敬业,也看到了全体水务人抗疫保民生的风采,我们更加确定来水务集团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也为自己是一名水务人感到自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