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李阳家庭:传承红色基因,献身国防事业
发布时间:
2025-03-05 10:50 信息来源: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分享:
李阳,男,汉族,邢台市巨鹿县张王疃乡大孟庄村人,1987年11月出生,2004年入伍,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退役,现任巨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职员。服役期间,李阳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受到嘉奖,2010年荣立三等功。2021年11月,李阳转业安置到巨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中,他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吃苦耐劳、积极主动的精神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巨鹿县新时代青年先锋”、巨鹿县“最美退役军人”。
一颗永不磨灭的军心,一种痴心不变的情结,跨越大半个世纪,成为一个红色家庭的精神底色。李阳一家三代从军,跨越解放战争至和平时期,爱国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他们不仅是国防事业的忠诚卫士,也是地方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更是助人为乐的好榜样。
一腔热血,埋下红色种子
小时候,李阳在爷爷家看到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李阳满心好奇地问这是谁,奶奶笑着说:“这是你爷爷年轻时,在部队给首长做警卫员时留下的照片。”通过奶奶简短的讲述,李阳了解到了爷爷的当兵经历。
1948年,爷爷李顺田化名“李善通”加入了人民解放军,跟随着部队参加大小战斗无数次。新中国成立后,李顺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到保定河务局、山东临清河务局、邯郸永年河务局工作,投身到国家经济建设中。1958年,李顺田又成为邯郸钢铁厂的一名工人。60年代,李顺田回到家乡巨鹿县大孟庄村,从此在家务农。他勤勤恳恳、团结村民、乐于助人,默默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祖国需要什么李顺田就干什么,这些都在李阳的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保家卫国,传承红色家风
李阳的家中有几张父亲的军装照,但他从没听父亲讲述过从军经历。直到上初中时,李阳偶然间打开了一个抽屉,里面的一个红色小盒子吸引了他的目光。“这是什么?”李阳好奇地问,父亲抚摸着这个小盒子陷入了回忆中,缓缓道出了盒子的来历。
1981年,李阳的父亲李敬娟接过爷爷的接力棒,毅然报名参军入伍,服役于北京某坦克装甲团。1984年,入伍三年的李敬娟接到国庆阅兵任务。虽然入伍时间不长,但他凭借着过硬的坦克驾驶技术,不仅入选阅兵坦克方队,还被任命为坦克方队的教员,负责教授驾驶技术。因在阅兵中表现优异,圆满完成任务,李敬娟荣获“三等功”。
小盒子里就是那枚“三等功”军功章。听完父亲的讲述,李阳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也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拿一枚军功章回来,红色的种子在李阳的心中慢慢发芽。
情系国防,发扬优良传统
2004年,李阳怀揣着祖辈父辈的期盼和保家卫国的情怀参军入伍,服役于武警森林某总队。服役期间,李阳负责仓库保管。他担任仓库保管员期间,凭借肯吃苦、能吃苦的精神,快速熟悉业务,对库房物资管理进行科学调整,提高了物资取用效率。在十余年的工作中,他保障了多次新兵被装和部队换季换装发放工作,特别是在2008年、2016年、2019年三次集体换发新式被装中做到了不落一人,适体率达到100%,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了新式被装的换发工作,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战友们的认可。2006年,李阳负责的仓库被武警总部评为“红旗仓库”,其所在单位被总队授予“集体三等功”一次。
2021年,李阳转业安置到巨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回到地方后,他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岗位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考取了初级会计资格证书。2023年12月底,工作多任务急,高烧41度的李阳在医院输了三天液,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圆满完成了预决算等各项工作。此外,他还曾在火灾中英勇救火,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助人为乐、退役不褪色的优良作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李家三代、代代从军,从战火硝烟到和平盛世,始终秉持不变的爱国情怀,用一样的热血、一样的信念、一样的情怀献身国防、奉献社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忠于祖国、献身国防的坚定信仰,用奉献和坚守诠释了一个军人家庭的拥军爱国精神,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延续着这份保家卫国的情怀。
(资料提供:邢台市巨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