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冀东烈士陵园管理中心聚力打造“弘扬英烈志,传承冀东魂”红色品牌,高质量做好红色宣教与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工作,交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优异答卷。
一、精心保障园区安全,维护好纪念设施
(一)强化园区重点设施管护,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为有效落实安全防范工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进行提质改造。近年来,相继完成纪念馆内暖气、电力、烟感等硬件设施维护更换,新增室内微型消防站4处,室外消防灭火器200余个,并实现园区24小时监控及红外远程报警,为祭扫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二)强化园区日常美化管理,营造肃穆祭扫环境
为营造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及时更换部分烈士墓位大理石,增设两处墓位引导标识牌,对铜像群区域人行甬路进行美化改造,新建学雷锋志愿服务亭,安排专人精心养护园内3800余棵绿植,逐步提升纪念广场党史学习教育长廊宣教橱窗设计,从细节入手,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强化园区内部动态排查,建立常态化管理台账
将全园划分为四个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全方位隐患排查,并建立园区、纪念馆等重点区域专项排查台账。每周五全进行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填报排查管理台账,保障后期整改落实到位。按季度进行干部职工消防培训与演练,提升园区安全风险防范水平。
二、细心开展活动宣教,传承好红色基因
(一)“一团体一方案”,打造个性化祭扫服务
根据参观团体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菜单化定制服务,参观团体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敬献花篮、擦拭墓碑、献花、三鞠躬、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团誓词、参观瞻仰等服务项目,举办多样化、差异化的纪念活动。此外,为参观团体提供花篮、党旗、缎带等活动用品以及讲解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二)“扫一扫铜像码”,助力英烈事迹宣传
为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提升群众参观体验,利用数字化助力英烈事迹宣传,在铜像区的20位烈士铜像旁张贴“二维码”,群众通过现场扫码,即时了解烈士详细事迹,提效增质开展服务,将红色宣教工作做细做实。
(三)开展特色观影,拓宽红色宣教渠道
为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增强红色教育感染力,在完成影视厅提质改造后,开展《永恒纪念——致敬英烈》红色观影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群体兴趣,制定展播菜单。寒暑假期间,每周二、三、五下午定时播放《小兵张嘎》《上甘岭》等30余部红色电影及英烈褒扬宣传片,用光影诉说红色故事,让观众直观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追忆传承红色精神。
(四)凝聚“红色矩阵”力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先后举办了“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家国清明寄哀思——踔厉奋发慰英魂”为无名烈士献花书寄语等大型主题爱国教育活动,近千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利用“五星联建”党建联盟资源,分别与截瘫疗养院、建工楼社区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全面推进服务矩阵建设,积极打造唐山市红色教育“打卡基地”品牌。
三、用心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赓续好红色血脉
(一)开展好“红色小小讲解员”培训,培植爱国情怀
常态化开展“红色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采用“馆校共建+家庭报名”两种组织形式,面向全社会招募中小学生来园免费参观并培训学习,通过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语态发声、接待礼仪、现场示范教学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讲解技能,先后为唐山市友谊中学、路南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培养了44名优秀红色小讲师。
(二)组织好“红小宣”实践活动,讲好红色故事
与17所学校签定共建协议,在清明、红色九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寒暑假期间,选拔优秀小小讲解员为来园群众进行精彩讲解,并录制“红小宣”宣讲视频,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英烈故事常讲常新,引导更多的少先队员们聆听英雄事迹,缅怀英烈精神。近年来,共有46名“红小宣”来园参与志愿讲解服务,录制视频20个,有效提高了英烈精神的影响力。
(三)认领烈士墓碑,开展创意宣教活动
为激发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怀,在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五个一”创意纪念活动,即“认领一座烈士墓碑,为烈士的生平事迹描一次金字,为烈士书写一份寄语,为无名烈士献一支花,为烈士铜像系一次红领巾”。近年来,共有22所学校5295位青少年来园开展活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冀东烈士陵园从细处着手,精心组织开展多种英烈主题宣传纪念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组织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烈士纪念设施褒扬英烈、教育后人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褒扬纪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