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廊坊市广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服务退役军人为中心,大力推进“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建设,进一步擦亮“军”字招牌,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稳步提升。
一、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
一是提升“两站一中心”建设水平。依托全区248家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立“调查研究 经验交流”机制,深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精准发现矛盾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改进建议,不断提升服务软实力,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坚实支撑。去年以来,共开展各类调查研究和交流互学11次,改进完善薄弱环节3个。
二是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以“崇军大讲堂”为载体,打造“学军史、讲业务、谈体会”三位一体培训模式,通过业务骨干授课、经验交流研讨、情景模拟展示等形式,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44场,参训人员8800余人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知识竞赛等活动,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工作队伍,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保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三是优化服务机制与监督体系。严格落实《服务事项清单》和《帮办代办清单》,梳理和优化退役军人服务流程,明确责任主体与办理时限。同时,建立服务反馈机制,及时收集退役军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办理事项的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并根据反馈意见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强化思政引领,促进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常态化
一是培树“兵支书”基层治理先锋队。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姜福才、梁洪新等优秀“兵支书”的先进事迹,引导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建立“兵支书”“兵委员”档案,探索构建全过程跟踪培养机制,定期谈心谈话,掌握“兵支书”作用发挥情况,助力优秀“兵支书”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充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二是健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目前,全区建成覆盖全域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网络,组建规范化服务队伍63支,吸纳退役军人志愿者1100余人,累计开展社区治理、防汛救援、高考护航等公益活动1300余次,生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使命担当。配套建立“线上 线下”宣传矩阵,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典型事迹,形成“发现榜样-宣传事迹-荣誉激励-示范带动”良性循环,通过榜样示范,引领更多退役军人参与。
三是深化“老班长工作室”法律援助模式。建成236个标准化"老班长工作室",吸纳890名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老班长成员,为退役军人提供公益性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在此基础上,构建“队伍建设-作用发挥-精神传承”体系,组建10支老班长红色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法律知识普及等各类宣讲活动83场,受众1.2万余人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正能量。
三、聚焦提质增效,实现服务保障工作高效化
一是精准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开展“真情送暖-关爱困难退伍老兵”等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切实掌握困难退役军人的家庭现状、思想状况和生活诉求,针对困难情况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开展一人一策式的精准帮扶。同时,严格审核、过程跟踪、实效评估,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位。广阳区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成立以来,帮扶困难退役军人54人,发放救助金26.4万元,切实为困难退役军人兜牢生活保障线。
二是全覆盖推进建档立卡工作。依托河北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建档立卡系统,进一步做好信息数据采集工作,为服务对象建立“一人一档”。全区审核上报完成率达100%,为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是做细做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以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为依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开展“两到一应”(村村走到、户户进到、事事回应)活动,实现服务对象联系全覆盖,推动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走深走实。去年以来,广阳区常态化联系各类服务对象5万人次,走访慰问2.5万人次,发放慰问金(品)149.7万元。
廊坊市广阳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通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常态化、服务保障工作高效化,不断夯实服务基础、建强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运行质效不断提升。其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